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0/07/13
来源: 学习时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进入新时代,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强产权激励

产权激励是市场主体活力的基础。有恒产者有恒心。市场主体能够服从市场调节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产权利益与其市场行为相关。经济行为收益同风险相匹配,最致命的风险是产权丧失,最重要的收益是财产增值。产权激励是市场经济最强大的动力源,产权激励制度涉及产权的界定、配置和流转,把人们经济活动的努力和财产权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明晰企业产权的归属、控制、产权收益和风险,把经济活动的风险和财产收益联系在一起。这是稳定持久的激励。

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市场交易就是所有权的交易。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产权,它不仅仅是指人对物的权利,还指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任何商品(包括资产)只有在产权界定清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也才能发挥作用,资源也才能得到有效配置。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降低市场配置资源成本的功能。现实中企业之间不仅需要为寻找市场支付成本,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需要支付成本。通过并购之类的产权制度安排,企业代替市场,就能降低交易成本。

产权被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市场配置资源不只是指资源流到哪里去,还涉及资本、劳动、技术、管理、土地等要素的组合。市场调节中决定为谁生产就是指各种要素的所有者在社会总产品中凭借所有权获取的收益。各种要素的收益取决于在各自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并决定各种要素投入的组合。由此实现市场所配置的资源最有效率的组合和配置,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产权通过市场流转。市场配置的要素基本上是有一定产权归属的要素,既有增量又有存量。相比增量要素,存量要素规模巨大。市场对这部分要素的配置意义更大。企业产权结构重组,存量结构调整,可以在优化资产质量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现阶段以产权流转方式进行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解决被束缚在低效率的产能过剩的部门和企业的资源由死变活。淘汰过剩产能、污染产能、落后产能基础上腾笼换鸟腾出发展的空间和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二是企业在资产重组中做强做优做大。无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是对民营企业,由市场来决定谁的效率高。谁的效率高,谁就是兼并重组的主体。由此使资产向高效率企业集中。

产权制度有无效率的产权和有效率的产权之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建立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即产权激励制度。产权的有效激励要求产权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一是严格保护产权。保护产权要以公平为核心,全面保护,依法保护。二是产权顺畅流转。产权在规范的资本市场流转最为有效。三是产权确保安全,入股和交易的产权必须保证安全。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

市场体系是要素市场配置的载体和平台。虽然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但起点必须高,尤其是市场体系建设的标准要高。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商品市场已完全放开,大部分要素市场也已经形成并开放,但市场体系还存在短板,需要按高标准要求补齐市场短板。

完善并规范金融市场。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就活。金融市场主要涉及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渠道。建设高标准的金融市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给投资者提供多元的投资场所,多种投资工具,降低杠杆率。二是规范金融市场的运行。既要克服脱实向虚的现象,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又要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建立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金。如以创业(风投)基金支持创新创业,以产业基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以并购基金支持企业重组。

建设和规范土地市场。土地市场一般与房产市场密不可分。土地市场建设的重点在规范。土地一级市场要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在土地二级市场上不仅要充分竞争,也需要建立防止过度投机的监管机制。现阶段补土地市场的短板突出的是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入市和流转。一方面解决集体土地进入非农用途市场与国有土地出让市场的同地同权问题。另一方面探索在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农民承包地承包权、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建设问题。

发展技术市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需要发展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新技术的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是技术要素的最大浪费。发展技术交易市场的着力点,一是技术市场建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克服新技术供求信息的不对称。二是活跃科技中介,这是技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强化技术市场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营。

充分开放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可以实现人尽其才。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更需要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突出需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不仅仅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还要促进城市劳动力进入农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第二,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人才是第一要素。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不能停留在简单劳动力市场建设,需要建设和完善人才市场,其中包括科技人才市场和企业家市场,在这类市场上人力资本价值是重要的评价标准。

大数据的市场分享。在信息社会,尤其是进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后,大数据成为除资本、技术、劳动、管理、土地以外的新的发展要素,甚至要比石油资源还要重要。大数据是在互联网上对海量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的数据。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从产业到技术,从企业到市场,大数据在其中起的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数据才刚刚被认定为生产要素,其市场建设也才起步。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需要尽快建设和完善大数据市场,以市场方式来实现大数据的有偿共享和互联互通。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打通数据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

破除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推动公平且充分的市场竞争

公平且充分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市场只承认竞争的权威,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所谓充分竞争,表现在:一是要素自由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地点,其条件就是社会内部已有完全的贸易自由,消除了自然垄断以外的一切垄断。二是优胜劣汰的竞争能够出清市场,无论是剩余的供给还是剩余的需求。所谓公平竞争,表现在:市场准入公平,市场交易公平,机会均等。这种市场就有两大功能:第一是市场的选择功能,也就是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第二是市场的激励功能,即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虽然经过市场化改革,我国在各个市场上竞争局面已经形成,但还需要更为深入地促进公平且充分的竞争。

就充分竞争的要求来说,需要进一步扩大物质性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的范围。现在竞争性领域价格基本已经放开,由市场定价。但是,涉及水、电、气、电信这样一些自然垄断性领域中的物质性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由政府规制。针对政府规制和行政的垄断造成的低效率问题,规制改革的主要走向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转向激励性规制。更多地把一部分被政府规制的要素放给市场去配置。在电力行业之类的自然垄断行业可能分离出的竞争性部门,退出政府规制的范围。政府定价范围就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同时赋予被规制企业以更多的确定商品价格或服务收费的自由度,使被规制企业更加趋于按商业原则经营。

就公平竞争的要求来说,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要素在统一开放的市场配置才有效。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统一市场并没有形成。在改革进程中已有的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地区发展政策又强化了地方利益,由此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市场壁垒,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统一市场建设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地方保护,二是打破市场的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三是打破城乡市场分割,建设统一的城乡市场。

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竞争政策则是政府为保护、促进和规范市场竞争而实施的经济政策。竞争本身属于微观经济,竞争政策则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这需要国家实施支持和保护竞争的政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这是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体系中竞争政策起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结合。

资源配置以竞争为基础。基于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国家制定的竞争政策要起到基础作用,就是要为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功能提供政策环境。包括政府退出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对资源配置起调节作用的价格放开由市场决定等。

市场主体的培育以竞争为基础。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市场主体。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内培育市场主体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度和政策上解决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处于平等的市场地位,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这就是所谓的竞争中立。二是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不是靠政府保护而是靠竞争来维持的。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就是要硬化企业预算约束,促使其唯一地依靠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来保持和巩固主体地位。

产业组织政策以竞争为基础。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竞争政策在产业组织中起基础性作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竞争机制:竞争性选择产业发展方向,竞争性选择鼓励发展的产业,竞争性淘汰落后产业,竞争性建立上下游产业联系。二是在更大范围减少垄断。竞争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竞争作为提高效率的手段,本身也有费用,严重的无序竞争、过度竞争、恶性竞争,造成了过高的竞争费用。分散化市场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广告费用和竞争费用。降低市场调节成本的重要路径是建设有组织的市场,促进企业集中。无论对哪种市场,都要反垄断行为。相应的需要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强化竞争政策需要一系列的制度配套,如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等。

(作者系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标签: 要素 市场化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